logo
  • 加载中...
炎黄大战的传说
字体:    

传说黄帝和炎帝,是同母异父的兄弟。黄帝是中间的天帝,炎帝是南方的天帝,兄弟俩各占天下的一半,黄帝主张行仁义之道,可是炎帝不愿服从,两小我发生了矛盾,以致闹得水火不相容,终于动起干戈。

炎黄大战的传说

那时候,双方已经用火和水这两种东西做为战争的兵器了。炎帝是太陽神,用的是火攻,当然还有火神祝融帮忙他;可是黄帝本人就是管雷雨的神,对火攻并不放在心上,只消一场大雨就对付曩昔了。所以炎帝不能取胜。

有一次,兄弟俩带着戎马在“涿鹿之野”,也就是今天河北省涿鹿县境内,大战了一场。战争惨烈无比,只杀得昏天黑地、血肉横飞,以致双方战士血流漂杵,把那粗大的木棒(作战的兵器)都漂浮起来,

后来,双方在距“涿鹿之野”不远的“阪泉之野”,又打了一场恶仗。这回黄帝不只调遣了神兵神将,连虎豹呀,豺狼呀,熊罴呀,鹰雕呀,……都带上了战场。经过了如许几场血战,炎帝终于被打败了,只好又回到南方,做他那偏安一隅的天帝去。

《绎史》卷五引《新书》云:“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仁义之道)而炎帝不听,故战于涿鹿之野(今河北省涿鹿县),血流成河(原是捣物的木槌,这里指作战兵器)。”《列子·黄帝篇》:“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豸区(兽名,似虎而小)、虎为前驱,以雕、鹖(雉类),鹰、鸢(老鹰)为旌旗。”

炎、黄之战,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它反映了原始社会部族间的矛盾冲突。黄帝因为有浩繁小部族的帮忙,再加上他的勇武和谋略,终于克服了炎帝。

炎黄的由来

“炎黄”别离指中国原始社会中两位差别部落的首领。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领。他们自西方游牧进入中原,与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恒久的部落间冲突。最后被迫躲避到涿鹿(今河北省)。得到黄帝族救济,攻杀蚩尤。黄帝姓公孙、号轩辕氏。后来炎黄两族在阪泉(据说,阪泉在河北怀来县)发生了三次大冲突。黄帝族打败了炎帝族,由西北进入了中原地区。

黄帝族与炎帝族,又与居住在东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门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期的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民族和部落中,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化也较高,因而黄帝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而,人们每每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炎黄的子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 时间:【2024年08月25日】   作者:【系统   内容来源:【互联网】    (内容不显示点这刷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非本站原创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
    请点击这里 举报


    上一篇:炎帝赐剑斩恶龙的故事
    下一篇:炎黄大战蚩尤的故事

    相关视频内容推荐

    相关文章内容推荐

    我有话说

     以下是对 [炎黄大战的传说]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视频推荐
    古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