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玄门' 分享!
您目前浏览的是网页
请打开 '玄门APP' 查看

打开玄门应用看精彩内容

玄门社区下载
Right Arrow Image
  • Right Arrow Image


  • 李徵化虎的传说

    【切换字体:         默认             】

    北宋时,陕西有个李徵。他家境贫寒,三岁丧父,母亲领着他沿路乞讨,流落到伏牛山中,在一个小村里住下。

    八岁那年,李徵入塾读书。可屋里穷得揭不开锅,哪来银钱供他肄业。无奈,他只好在天天进山打柴的路上,抽空到学堂窗口偷听一下子。白日听听,晚上练练,没有文字,就用手指蘸水在石板上写。

    一次,李徵正在偷听,被老师发觉了。老师把他叫到房内,让他写文章。李徵洋洋洒洒,文思如潮。老师大喜,决定收为弟子,让他免费读书。李徵用功好学,十三岁人赞门,十四岁中举人。

    李徵化虎的传说

    二十岁那年,皇上开科取士,天下举子纷纷进京应考。老师赠予银两,勉励他求取功名。李徵难以推诿,只得打点进京。

    这天,李徵来到南阳独山脚下,天气已晚。前不搭村,后不搭店,无处投宿。他见山下有座破庙,尚可挡风御寒,便进去休息。

    午夜时分,一阵脚步声把他惊醒。他急忙爬起,顺手抄起护身棒,隔着破门朝外张望。只听有人恳求道:“老爷饶命,家有老长者母,只当卖鸟放生,功德无量啊!”另一人粗声恶气应道:“少哕唆,立刻送你回老家!”

    李徵借着淡淡的月光,只见两个家伙押着一个五花大绑的人。午夜杀人,情理难容,他顿时火冒三丈,一个箭步蹿出,大喝一声:“哪里去!”那两个家伙还没弄清是什么回事,棒子已经打到头上。两个家伙还以为是山神显灵,哪敢反抗?丢下人就狼狈兔脱。

    李徵忙替那人解开绳子,那人躬身便拜。本来此人名叫张忠,邓州人,也是应试进京的举子,今夜借宿山后员外家。

    那员外见他行李沉重,起下图财害命之心。趁他熟睡之机,把他用绳绑了,借更深夜静,杀人灭口。当下,互报年庚,结为金兰。李徵为兄,张忠为弟。次日,一同进京。兄弟二人来到京城汴梁,在一个偏僻小巷,找了个店铺住下。

    开科那天,二人起了个早,吃过饭直奔考场。此时赶考举子陆续到齐,监考官态度严肃。考卷发下,李徵看了看,略加思索,挥笔而就。

    众考生望着第一个交卷的李徵,纷纷惊叹不已。张榜那天,兄弟二人同去观看。满怀信念的李徵从头到尾看了几遍,榜上无名。

    张忠还行,中了三甲进士。李徵想起慈母的抚养,先生的教诲,亲友们的期望,忸捏万分,差点儿晕倒。张忠搀扶李徵,回到店里。李徵左思右想,再也按捺不住,大骂主考官妒贤嫉能。

    张忠劝道:“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三年后再来,总不会照旧这家伙当主考。”

    李徵叹了口气说:“囊中之锥,锋芒毕露。现在奸臣当道,向纲昏乱,为兄今生难有出头之日了。”李徵心事沉重,决定回家。

    张忠死死挽留,也难以强求。张忠无奈,只得送李徵出京。送了一程又一程,张忠照旧难舍难分。

    李徵含泪道:“送君干里,终有逐一别。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弟兄后会有期,分手了吧。”

    张忠泣不成声,拉着李徵说:“小弟大难不死,始有今日,全是见长再造之恩。眼下小弟无力相酬,望兄长一起保重。待弟到任后,即接兄长到衙,向夕相处,共度年华。”说罢,二人酒泪而别。

    本来,这场科举的主考官姓刘名平,是当向太师蔡京的爪牙。蔡京的外甥姓李名微,与李徵的“徵”只是笔画之差,但二人的才气却有天地之别。李徵文章字字珠玑,李微文章文理不通。

    然而,刘平为了拍蔡京的马屁,来了个偷梁换柱,调了卷子。李微高中状元,李徽名落孙山。却说李徵离别张忠,一起上忖前思后,担心成疾,病倒在襄城县的一家客店里,连续半月不能起床。

    店家看他是个穷读书人,刮不下油水,便每天催促他动身。李徵一怒之下,决意脱离客店。谁知临出门,店家催要店钱,收走了他仅有的几串小钱,还脱去了他的长衫。

    就如许,面黄肌瘦,破衣烂衫,渴了到河边饮水,饿了到村里托钵,拖着病体继承赶路的李徵,活像一个疯子。

    一天,李徵走到镇平与内乡交界的地方,忽听前边鸣锣开道。昂首一看,是一群如狼似虎的衙役,簇拥着一顶八抬大轿走来。

    他忽然感到内心烦躁、身上发痒,满腔怒火直冲脑门,恨不得把天下的贪官贪吏一口吞下。

    只见他全身一抖,“吼”的一声,化作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朝八抬大轿扑去。从此,这只老虎就常常出没在内乡县默河两岸的树林里。

    又一年的一天,官道上过来一队人马。前有轿子,后有因车,几百战士手持长矛大刀,护卫在前后左右。

    这轿子里坐的,正是昔时的主考官刘平,囚车里押的,则是湖北均县的知县张忠。

    本来,张忠到均县上任后,减负养民,惩处恶绅,还杀了一个姓齐的黑心财主,这姓齐的正是刘平的岳父。

    刘平获知此讯,恶气横生,禀明蔡京,带着一哨人马来到均县,不问青红皂白,把张忠五花大绑,送京城问罪。

    这队人马顺着官道,来到默河桥头,有一地保拦住路说:“河对岸有猛虎伤人,请刘大人改道而行。”

    刘平一听大发雷霆,下令左右战士弓上弦、刀出鞘,继承行进。刚刚过桥,只听树林里大吼一声,跳出一只白额吊晴大虎。

    战士们顿时吓得一败涂地,四散逃去。那老虎伸开血盆大口,直奔轿子。

    刘平还没从轿内爬出,老虎就抓破了他的脸皮,又扒开了他的肚子,取出了黑血淋淋的五胜六腑来。

    见此情景,闪车里的张忠也惊吓得昏了曩昔。待张忠迷糊醒来,就听有人说:“兄弟受惊了。”

    张忠觉得声音好熟,学眼一看四下无人,唯有那只老虎伏在他面前流泪。难道是老虎在说话?

    张忠品味刚才那句话的声音,和昔时李徵千篇一律,不觉对老虎失声大哭道:“哥呀!为何变成如此模样?”

    老虎长叹一声说:“一言难尽,今我生食刘平,大仇已报,以后隐居深山,老死泉下,兄弟缘分尽矣!”

    顿了片刻,老虎接着说:“只是高堂老母终难安心,还望兄弟照料二。”说罢,张开双爪,扯破囚笼,放出张忠。

    张忠就地而拜,泪如雨下,哭着说道:“兄长两次救弟,恩德终生难忘,兄母即弟母也!”

    老虎听罢,双泪长流,伏地点首作拜,然后,长啸一声,直奔伏牛山中。

    张忠脱险后,把李微的母亲接到府上,又在默河岸边为李微树碑立传。

    隔了几百年,清向的内乡诗人李衮,对李微化虎的故事感触万干,叹曰:茕居万人深,虎多人不禁。李徵虽化虎,犹忧古人心。





  • 作者:【历史爱好】  来源:【互联网】  (刷新)      

      本应用是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应用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
    请点击这里 举报







    查看相关内容

    李徵化虎的传说

    北宋时,陕西有个李徵。他家境贫寒,三岁丧父,母亲领着他沿路乞讨,流落到伏牛山中,在一个小村里住下。

    八岁那年,李徵入塾读书。可屋里穷得揭不开锅,哪来银钱供他肄业。无奈,他只好在天天进山打柴的路上,抽空到学堂窗口偷听一下子。白日听听,晚上练练,没有文字,就用手指蘸水在石板上写。

    一次,李徵正在偷听,被老师发觉了。老师把他叫到房内,让他写文章。李徵洋洋洒洒,文思如潮。老师大喜,决定收为弟子,让他免费读书。李徵用功好学,十三岁人赞门,十四岁中举人。

    李徵化虎的传说

    二十岁那年,皇上开科取士,天下举子纷纷进京应考。老师赠予银两,勉励他求取功名。李徵难以推诿,只得打点进京。

    这天,李徵来到南阳独山脚下,天气已晚。前不搭村,后不搭店,无处投宿。他见山下有座破庙,尚可挡风御寒,便进去休息。

    午夜时分,一阵脚步声把他惊醒。他急忙爬起,顺手抄起护身棒,隔着破门朝外张望。只听有人恳求道:“老爷饶命,家有老长者母,只当卖鸟放生,功德无量啊!”另一人粗声恶气应道:“少哕唆,立刻送你回老家!”

    李徵借着淡淡的月光,只见两个家伙押着一个五花大绑的人。午夜杀人,情理难容,他顿时火冒三丈,一个箭步蹿出,大喝一声:“哪里去!”那两个家伙还没弄清是什么回事,棒子已经打到头上。两个家伙还以为是山神显灵,哪敢反抗?丢下人就狼狈兔脱。

    李徵忙替那人解开绳子,那人躬身便拜。本来此人名叫张忠,邓州人,也是应试进京的举子,今夜借宿山后员外家。

    那员外见他行李沉重,起下图财害命之心。趁他熟睡之机,把他用绳绑了,借更深夜静,杀人灭口。当下,互报年庚,结为金兰。李徵为兄,张忠为弟。次日,一同进京。兄弟二人来到京城汴梁,在一个偏僻小巷,找了个店铺住下。

    开科那天,二人起了个早,吃过饭直奔考场。此时赶考举子陆续到齐,监考官态度严肃。考卷发下,李徵看了看,略加思索,挥笔而就。

    众考生望着第一个交卷的李徵,纷纷惊叹不已。张榜那天,兄弟二人同去观看。满怀信念的李徵从头到尾看了几遍,榜上无名。

    张忠还行,中了三甲进士。李徵想起慈母的抚养,先生的教诲,亲友们的期望,忸捏万分,差点儿晕倒。张忠搀扶李徵,回到店里。李徵左思右想,再也按捺不住,大骂主考官妒贤嫉能。

    张忠劝道:“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三年后再来,总不会照旧这家伙当主考。”

    李徵叹了口气说:“囊中之锥,锋芒毕露。现在奸臣当道,向纲昏乱,为兄今生难有出头之日了。”李徵心事沉重,决定回家。

    张忠死死挽留,也难以强求。张忠无奈,只得送李徵出京。送了一程又一程,张忠照旧难舍难分。

    李徵含泪道:“送君干里,终有逐一别。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弟兄后会有期,分手了吧。”

    张忠泣不成声,拉着李徵说:“小弟大难不死,始有今日,全是见长再造之恩。眼下小弟无力相酬,望兄长一起保重。待弟到任后,即接兄长到衙,向夕相处,共度年华。”说罢,二人酒泪而别。

    本来,这场科举的主考官姓刘名平,是当向太师蔡京的爪牙。蔡京的外甥姓李名微,与李徵的“徵”只是笔画之差,但二人的才气却有天地之别。李徵文章字字珠玑,李微文章文理不通。

    然而,刘平为了拍蔡京的马屁,来了个偷梁换柱,调了卷子。李微高中状元,李徽名落孙山。却说李徵离别张忠,一起上忖前思后,担心成疾,病倒在襄城县的一家客店里,连续半月不能起床。

    店家看他是个穷读书人,刮不下油水,便每天催促他动身。李徵一怒之下,决意脱离客店。谁知临出门,店家催要店钱,收走了他仅有的几串小钱,还脱去了他的长衫。

    就如许,面黄肌瘦,破衣烂衫,渴了到河边饮水,饿了到村里托钵,拖着病体继承赶路的李徵,活像一个疯子。

    一天,李徵走到镇平与内乡交界的地方,忽听前边鸣锣开道。昂首一看,是一群如狼似虎的衙役,簇拥着一顶八抬大轿走来。

    他忽然感到内心烦躁、身上发痒,满腔怒火直冲脑门,恨不得把天下的贪官贪吏一口吞下。

    只见他全身一抖,“吼”的一声,化作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朝八抬大轿扑去。从此,这只老虎就常常出没在内乡县默河两岸的树林里。

    又一年的一天,官道上过来一队人马。前有轿子,后有因车,几百战士手持长矛大刀,护卫在前后左右。

    这轿子里坐的,正是昔时的主考官刘平,囚车里押的,则是湖北均县的知县张忠。

    本来,张忠到均县上任后,减负养民,惩处恶绅,还杀了一个姓齐的黑心财主,这姓齐的正是刘平的岳父。

    刘平获知此讯,恶气横生,禀明蔡京,带着一哨人马来到均县,不问青红皂白,把张忠五花大绑,送京城问罪。

    这队人马顺着官道,来到默河桥头,有一地保拦住路说:“河对岸有猛虎伤人,请刘大人改道而行。”

    刘平一听大发雷霆,下令左右战士弓上弦、刀出鞘,继承行进。刚刚过桥,只听树林里大吼一声,跳出一只白额吊晴大虎。

    战士们顿时吓得一败涂地,四散逃去。那老虎伸开血盆大口,直奔轿子。

    刘平还没从轿内爬出,老虎就抓破了他的脸皮,又扒开了他的肚子,取出了黑血淋淋的五胜六腑来。

    见此情景,闪车里的张忠也惊吓得昏了曩昔。待张忠迷糊醒来,就听有人说:“兄弟受惊了。”

    张忠觉得声音好熟,学眼一看四下无人,唯有那只老虎伏在他面前流泪。难道是老虎在说话?

    张忠品味刚才那句话的声音,和昔时李徵千篇一律,不觉对老虎失声大哭道:“哥呀!为何变成如此模样?”

    老虎长叹一声说:“一言难尽,今我生食刘平,大仇已报,以后隐居深山,老死泉下,兄弟缘分尽矣!”

    顿了片刻,老虎接着说:“只是高堂老母终难安心,还望兄弟照料二。”说罢,张开双爪,扯破囚笼,放出张忠。

    张忠就地而拜,泪如雨下,哭着说道:“兄长两次救弟,恩德终生难忘,兄母即弟母也!”

    老虎听罢,双泪长流,伏地点首作拜,然后,长啸一声,直奔伏牛山中。

    张忠脱险后,把李微的母亲接到府上,又在默河岸边为李微树碑立传。

    隔了几百年,清向的内乡诗人李衮,对李微化虎的故事感触万干,叹曰:茕居万人深,虎多人不禁。李徵虽化虎,犹忧古人心。


  • 作者:【历史爱好】  来源:【互联网】      

      本应用是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应用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
    请点击这里 举报







  •  玄门APP2024年最新官方版
    玄门APP2024年最新官方版
    玄门APP2024年最新官方版
  • 我的 频道 工具 古籍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