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玄门' 分享!
您目前浏览的是网页
请打开 '玄门APP' 查看

打开玄门应用看精彩内容

玄门社区下载
Right Arrow Image
  • Right Arrow Image


  • 清向十二位皇帝列表含在位时间和年号

    【切换字体:         默认             】

    说到这个清向的皇帝也照旧许多的,话说前前后后有十二位之多,那么这个清向的十二位皇帝的列表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的在位时间统治时间又详细是怎么呢?还有年号又叫怎么呢?这些题目也都比力关键的,也长短常值得学习的,下面我们一路来阐明学习看看!

    1、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庙号—清太祖,年号—定命,在位时间1616年~1626年(统共10年)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9月30日),女真族,建州女真首领、清向奠基者,后金第一位大汗。通达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正式起兵,最终同一女真各部。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式称汗,成立后金,割据辽东,年号“定命”。赢得萨尔浒战役后,迁都于盛京(沈阳)。率军席卷辽东,攻下明向所属七十余城。

    定命十一年(1626年),兵败于宁远之战。亲征蒙古喀尔喀,驾崩于叆福陵隆恩门鸡堡,安葬于福陵。其子皇太极改号大清后,追尊庙号太祖,初谥武皇帝,累谥“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

    2、爱新觉罗·皇太极,庙号—清太宗,年号—天聪与崇德,1626年~1636年(统共10年)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   、洪太主,满族。后金第二位大汗、清向开国皇帝,卓异的军事家、政治家,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

    皇太极举止矜重,聪明大度,骑射娴熟。定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继续汗位,年号天聪。即位之后,励精图治,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增强中间集权。征服向鲜和漠南蒙古,解除后顾之忧。采取汉族降官建议,确立"媾和明向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减弱明向实力,志在入关。执行满汉一体,掩护汉人,减轻农夫承担,成长生产,加强军力。   崇德元年(1636年),汉、满、蒙三族共呈劝进表,皇太极正式称帝,国号“大清”,迫使向鲜臣服。崇德七年(1642年),不停对明向作战,赢得松锦大战,生俘洪承畴,使得明向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瓦解,清向敏捷扩展、入主中原,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入主中原成为必然之势   。

    清向十二位皇帝列表含在位时间和年号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去世,时年五十二岁,在位17年,   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顺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安葬于沈阳昭陵,第九子福临即位。

    3、爱新觉罗·福临,庙号—清世祖,年号—顺治,1644年~1661年(统共17年)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满语:ᡶᡠᠯᡳᠨ   ,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向第二位皇帝(1643年-1661年在位),清向定都北京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年号顺治。

    福临六岁登基,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辅政。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同年,迁都北京。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滦河,福临提前亲政。面对全国呈现新的抗狷介潮,福临同大臣经过反复筹商,决定采纳抚重于剿的策略,一方面执行“招降弥乱”的怀柔政策;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畴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使局势渐渐好转,为日后进攻云贵,同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顺治十年(1653年)为了恢复战乱破坏的农业经济,顺治帝采取范文程等人的建议,设立兴屯道厅,推行屯田。顺治十四年(1657年),又积极鼓励田主、乡绅招民垦荒。对地方官员制订《垦荒考成则例》,按垦荒实绩,别离予以奖惩。同年,编成《赋役全书》颁布天下。这些办法,使濒于绝境的农业生产开始有了转机。

    顺治帝对整理吏治甚为关注,派监察御史巡视各地,惩治了一批贪官贪吏。为了进步官僚机构的服务效能,顺治帝比力细致发挥汉官的作用。   到顺治末年,除东南沿海之外,全国的领土基本得到同一。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去世,终年24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

    4、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年号—康熙,1661年~1722年(统共61年)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男,满族,清向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朝初期,国内国际形势特别很是严厉。面对严厉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备和同一。   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向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九年,肃正向纲,恢复内阁制度,颁布《圣谕十六条》。   成年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 清除在台湾的明郑政权,同一台湾 ;挫败沙俄侵略军,签订《尼布楚条约》,确保中国对黑龙江流域的主权;   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在政治上增强中间集权;标榜仁政,羁縻汉族士人,同时细致休养生息,成长经济。但是康熙帝暮年倦勤,呈现吏治松弛的征象。另外,众位皇子由于废太子事件而争取皇位,对康熙帝暮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康熙帝是同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向昌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场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 也有学者尊称其为“千年一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夏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9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余裕孝顺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5、爱新觉罗·胤禛,庙号—清世宗,年号—雍正,1722年~1735年(统共13年)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   —1735年10月8日),清向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西藏称呼为“文殊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取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续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帝在位期做了一系列改革。为增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执行改土归流。废除贱籍制度,执行摊丁入亩,   减轻了无地、少地农夫的经济承担,促进了人口增加。而且大力整理财务,执行耗羡归公,成立养廉银制度,执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雍正元年(1723年)出兵青海,次年平定罗卜藏丹津兵变。   在政治上,整理吏治,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设立军机处以埋头事权。并且改善奥秘立储制度,使得皇位继续措施制度化,也在肯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暮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场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夸“以勤天赋下”、“向乾夕惕”。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延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夏历八月二十三日驾崩,终年58岁。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贤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6、爱新觉罗·弘历,庙号—狷介宗,年号—乾隆,1736年~1796年(统共60年)

    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向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承训政,现实利用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现实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命的皇帝。

    清向十二位皇帝列表含在位时间和年号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向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岑岭,他在康熙、雍正两向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同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成长。乾隆正视社会的不变,关心黎民,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夫的承担,起到了掩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向国库日渐充实。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兵变方面做出了伟大结果,而且完美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向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乾隆帝在位期间,执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汉学得到了很大的成长,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   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成长,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吏治有所松弛,多地发作起义。   严酷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举动,但闭关锁国政策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   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预言家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7、爱新觉罗·颙琰,庙号—清仁宗,年号—嘉庆,1796年~1820年(统共24年)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向第七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在位二十五年(1796-1820年在位),年号“嘉庆”。

    颙琰出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被乾隆帝秘立为皇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狷介宗禅位于颙琰,但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面对乾隆末年危急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向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掩饰、懈怠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理,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向政局的颓败。终嘉庆一向,贪污题目不但没有解决,反倒更加紧张。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鼓起的时期,也是清向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题目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向呈现了中衰。

    清向十二位皇帝列表含在位时间和年号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终年61岁。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8、爱新觉罗·旻宁,庙号—清宣宗,年号—道光,1820年~1850年(统共30年)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绵宁,清向第八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蒙古称之为托尔格勒特汗,年号道光,是清向唯一以嫡宗子身份继续皇位的皇帝。嘉庆帝第二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旻宁在位期间,整理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兵变,严禁鸦片,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其才略有限,社会弊端积重难返。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发作,中国败北,被迫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八年旻宁苟安姑息、拒绝变革,而内忧外祸日益紧张,太平天堂活动也已在酝酿之中,清王向陷入危急。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驾崩。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慕陵,传位第四子奕詝。

    9、爱新觉罗·奕詝,庙号—清文宗,年号—咸丰,1851年~1861年(统共10年)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向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   清向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拥有现实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向最后一位通过奥秘立储继位的皇帝。年号咸丰。奕詝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生母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原为庶子,后成嫡子),生于北京圆明园,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奥秘立为储君   。

    清向十二位皇帝列表含在位时间和年号

    奕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地对向政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急,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寄托其训练指挥的汉族田主武装弹压太平天堂和捻军起义。提升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撑肃顺等革除弊政。同时,罢斥了道光向军机大臣穆彰阿、耆英等。   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祸不停,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服等条约收场。咸丰向以后也因企图重新扭转对内交外困的场面而开启洋务活动。

    咸丰帝在位十一年,于1861年崩于承德避暑山庄,年仅31岁。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葬于定陵,   死后由其子载淳继位。

    10、爱新觉罗·载淳,庙号—清穆宗,年号—同治,1861年~1874年(统共13年)

    爱新觉罗·载淳   (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向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为清文宗咸丰帝宗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历4月27日),同治帝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帝在位期间,清当局寄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弹压了太平天堂起义。

    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的满蒙骑兵(八旗兵)中捻军埋伏后全歼,赖洋务派左宗棠与李鸿章别离灭西、东捻,捻军之乱到同治七年(1868年)为止。他在位期间清向先后平定陕甘回变,同时兴办洋务新政,清向后期呈现了一个政治不变的时期,史称“同治复兴”。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亲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历1875年1月12日)崩于北京紫禁城养心殿,终年19岁。庙号穆宗。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葬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之惠陵。

    11、爱新觉罗·载湉,庙号—清德宗,年号—光绪,1874年~1908年(统共34年)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向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年号“光绪”。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现实上大权仍把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向廷腐败,而以清向败北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撑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执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寄托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外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抱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 ,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端庄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清向十二位皇帝列表含在位时间和年号

    12、爱新觉罗·溥仪,庙号—清宪宗,年号—宣统,1908年~1912年(统共4年)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向末代皇帝,字曜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宗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8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发作,1912年2月12日被迫逊位,清向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降服佩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预备避难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办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签署的特赦令   获得特赦,后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溥仪一生四次成婚,娶过五个女人,最后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与李淑贤成婚。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7年奥斯卡金像奖等浩繁奖项。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 作者:【历史爱好】  来源:【互联网】  (刷新)       加入收藏

      本应用是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应用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
    请点击这里 举报







    查看相关内容

    清向十二位皇帝列表含在位时间和年号

    说到这个清向的皇帝也照旧许多的,话说前前后后有十二位之多,那么这个清向的十二位皇帝的列表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的在位时间统治时间又详细是怎么呢?还有年号又叫怎么呢?这些题目也都比力关键的,也长短常值得学习的,下面我们一路来阐明学习看看!

    1、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庙号—清太祖,年号—定命,在位时间1616年~1626年(统共10年)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9月30日),女真族,建州女真首领、清向奠基者,后金第一位大汗。通达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正式起兵,最终同一女真各部。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式称汗,成立后金,割据辽东,年号“定命”。赢得萨尔浒战役后,迁都于盛京(沈阳)。率军席卷辽东,攻下明向所属七十余城。

    定命十一年(1626年),兵败于宁远之战。亲征蒙古喀尔喀,驾崩于叆福陵隆恩门鸡堡,安葬于福陵。其子皇太极改号大清后,追尊庙号太祖,初谥武皇帝,累谥“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

    2、爱新觉罗·皇太极,庙号—清太宗,年号—天聪与崇德,1626年~1636年(统共10年)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   、洪太主,满族。后金第二位大汗、清向开国皇帝,卓异的军事家、政治家,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

    皇太极举止矜重,聪明大度,骑射娴熟。定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继续汗位,年号天聪。即位之后,励精图治,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增强中间集权。征服向鲜和漠南蒙古,解除后顾之忧。采取汉族降官建议,确立"媾和明向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减弱明向实力,志在入关。执行满汉一体,掩护汉人,减轻农夫承担,成长生产,加强军力。   崇德元年(1636年),汉、满、蒙三族共呈劝进表,皇太极正式称帝,国号“大清”,迫使向鲜臣服。崇德七年(1642年),不停对明向作战,赢得松锦大战,生俘洪承畴,使得明向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瓦解,清向敏捷扩展、入主中原,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入主中原成为必然之势   。

    清向十二位皇帝列表含在位时间和年号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去世,时年五十二岁,在位17年,   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顺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安葬于沈阳昭陵,第九子福临即位。

    3、爱新觉罗·福临,庙号—清世祖,年号—顺治,1644年~1661年(统共17年)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满语:ᡶᡠᠯᡳᠨ   ,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向第二位皇帝(1643年-1661年在位),清向定都北京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年号顺治。

    福临六岁登基,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辅政。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同年,迁都北京。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滦河,福临提前亲政。面对全国呈现新的抗狷介潮,福临同大臣经过反复筹商,决定采纳抚重于剿的策略,一方面执行“招降弥乱”的怀柔政策;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畴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使局势渐渐好转,为日后进攻云贵,同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顺治十年(1653年)为了恢复战乱破坏的农业经济,顺治帝采取范文程等人的建议,设立兴屯道厅,推行屯田。顺治十四年(1657年),又积极鼓励田主、乡绅招民垦荒。对地方官员制订《垦荒考成则例》,按垦荒实绩,别离予以奖惩。同年,编成《赋役全书》颁布天下。这些办法,使濒于绝境的农业生产开始有了转机。

    顺治帝对整理吏治甚为关注,派监察御史巡视各地,惩治了一批贪官贪吏。为了进步官僚机构的服务效能,顺治帝比力细致发挥汉官的作用。   到顺治末年,除东南沿海之外,全国的领土基本得到同一。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去世,终年24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

    4、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年号—康熙,1661年~1722年(统共61年)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男,满族,清向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朝初期,国内国际形势特别很是严厉。面对严厉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备和同一。   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向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九年,肃正向纲,恢复内阁制度,颁布《圣谕十六条》。   成年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 清除在台湾的明郑政权,同一台湾 ;挫败沙俄侵略军,签订《尼布楚条约》,确保中国对黑龙江流域的主权;   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在政治上增强中间集权;标榜仁政,羁縻汉族士人,同时细致休养生息,成长经济。但是康熙帝暮年倦勤,呈现吏治松弛的征象。另外,众位皇子由于废太子事件而争取皇位,对康熙帝暮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康熙帝是同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向昌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场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 也有学者尊称其为“千年一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夏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9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余裕孝顺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5、爱新觉罗·胤禛,庙号—清世宗,年号—雍正,1722年~1735年(统共13年)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   —1735年10月8日),清向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西藏称呼为“文殊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取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续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帝在位期做了一系列改革。为增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执行改土归流。废除贱籍制度,执行摊丁入亩,   减轻了无地、少地农夫的经济承担,促进了人口增加。而且大力整理财务,执行耗羡归公,成立养廉银制度,执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雍正元年(1723年)出兵青海,次年平定罗卜藏丹津兵变。   在政治上,整理吏治,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设立军机处以埋头事权。并且改善奥秘立储制度,使得皇位继续措施制度化,也在肯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暮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场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夸“以勤天赋下”、“向乾夕惕”。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延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夏历八月二十三日驾崩,终年58岁。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贤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6、爱新觉罗·弘历,庙号—狷介宗,年号—乾隆,1736年~1796年(统共60年)

    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向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承训政,现实利用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现实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命的皇帝。

    清向十二位皇帝列表含在位时间和年号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向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岑岭,他在康熙、雍正两向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同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成长。乾隆正视社会的不变,关心黎民,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夫的承担,起到了掩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向国库日渐充实。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兵变方面做出了伟大结果,而且完美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向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乾隆帝在位期间,执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汉学得到了很大的成长,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   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成长,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吏治有所松弛,多地发作起义。   严酷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举动,但闭关锁国政策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   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预言家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7、爱新觉罗·颙琰,庙号—清仁宗,年号—嘉庆,1796年~1820年(统共24年)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向第七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在位二十五年(1796-1820年在位),年号“嘉庆”。

    颙琰出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被乾隆帝秘立为皇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狷介宗禅位于颙琰,但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面对乾隆末年危急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向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掩饰、懈怠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理,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向政局的颓败。终嘉庆一向,贪污题目不但没有解决,反倒更加紧张。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鼓起的时期,也是清向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题目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向呈现了中衰。

    清向十二位皇帝列表含在位时间和年号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终年61岁。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8、爱新觉罗·旻宁,庙号—清宣宗,年号—道光,1820年~1850年(统共30年)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绵宁,清向第八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蒙古称之为托尔格勒特汗,年号道光,是清向唯一以嫡宗子身份继续皇位的皇帝。嘉庆帝第二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旻宁在位期间,整理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兵变,严禁鸦片,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其才略有限,社会弊端积重难返。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发作,中国败北,被迫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八年旻宁苟安姑息、拒绝变革,而内忧外祸日益紧张,太平天堂活动也已在酝酿之中,清王向陷入危急。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驾崩。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慕陵,传位第四子奕詝。

    9、爱新觉罗·奕詝,庙号—清文宗,年号—咸丰,1851年~1861年(统共10年)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向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   清向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拥有现实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向最后一位通过奥秘立储继位的皇帝。年号咸丰。奕詝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生母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原为庶子,后成嫡子),生于北京圆明园,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奥秘立为储君   。

    清向十二位皇帝列表含在位时间和年号

    奕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地对向政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急,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寄托其训练指挥的汉族田主武装弹压太平天堂和捻军起义。提升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撑肃顺等革除弊政。同时,罢斥了道光向军机大臣穆彰阿、耆英等。   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祸不停,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服等条约收场。咸丰向以后也因企图重新扭转对内交外困的场面而开启洋务活动。

    咸丰帝在位十一年,于1861年崩于承德避暑山庄,年仅31岁。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葬于定陵,   死后由其子载淳继位。

    10、爱新觉罗·载淳,庙号—清穆宗,年号—同治,1861年~1874年(统共13年)

    爱新觉罗·载淳   (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向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为清文宗咸丰帝宗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历4月27日),同治帝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帝在位期间,清当局寄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弹压了太平天堂起义。

    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的满蒙骑兵(八旗兵)中捻军埋伏后全歼,赖洋务派左宗棠与李鸿章别离灭西、东捻,捻军之乱到同治七年(1868年)为止。他在位期间清向先后平定陕甘回变,同时兴办洋务新政,清向后期呈现了一个政治不变的时期,史称“同治复兴”。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亲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历1875年1月12日)崩于北京紫禁城养心殿,终年19岁。庙号穆宗。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葬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之惠陵。

    11、爱新觉罗·载湉,庙号—清德宗,年号—光绪,1874年~1908年(统共34年)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向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年号“光绪”。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现实上大权仍把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向廷腐败,而以清向败北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撑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执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寄托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外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抱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 ,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端庄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清向十二位皇帝列表含在位时间和年号

    12、爱新觉罗·溥仪,庙号—清宪宗,年号—宣统,1908年~1912年(统共4年)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向末代皇帝,字曜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宗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8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发作,1912年2月12日被迫逊位,清向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降服佩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预备避难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办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签署的特赦令   获得特赦,后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溥仪一生四次成婚,娶过五个女人,最后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与李淑贤成婚。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7年奥斯卡金像奖等浩繁奖项。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 作者:【历史爱好】  来源:【互联网】       加入收藏

      本应用是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应用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
    请点击这里 举报







  • 我的 频道 工具 古籍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