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1621—1696年),字尊候,号琢公,明末清初军事家。福建泉州晋江人,享年75岁。施琅是同一台湾的大好汉,清初的紧张将领,为了给其渲染神秘身份,使得施琅有许多传说故事。
施琅原为郑芝龙和郑乐成的部将,降服佩服清向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拔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安,1683年率清军渡海收复台湾。
有一年,施琅母亲病重,施琅四处问药都未见功效。一日,他听说永春百丈岩马氏娘娘施药普济众生,甚是灵验,托嘱妻子照看好母亲,本身特地赶到百丈岩,其时天气已夜,当夜在百丈岩留宿,睡中入梦,他梦见马氏娘娘要他宽心,病十日内即可痊愈,正要问施怎么药时,天亮了。
他急忙披衣到寺堂焚香叩救赐药,一位和尚急匆匆走过来说:“敢问施主可是施琅大人?”施琅颔首称是,和尚掏出九包草药,教他怎样煎制,顷刻间不见了。
施琅急忙忙把药带回晋江,如法炮制,服过三贴药后,母亲病已有好转,再服三贴已能下床,最后服完三贴,母病即已痊愈,一家人十分欢喜,皆称马氏仙药灵验。
施母病好之后,叫儿子要抽时间特地到百丈岩叩谢。因当时操练水师繁忙,一拖就是半年。一个暑天午时,施琅躺在屋后龙眼树下乘凉,不知不觉睡着了,而且作了一个梦,梦中的人事物醒来仍然记得清清楚楚。
第二天,他带领几个弟兄,依梦所指,风尘仆仆来到永春,扣问有没有一座雪山岩,那里是不是火山口,当得到一定答复时,他十分惊奇,同梦里所说完全符合。
于是他请人在雪山处查找一块火成岩石,其状其貌均按梦中所述,找了三天三夜,终于在山顶上的一个槽里找到它,同他梦中所见千篇一律。可是,这么大的石头什么搬动呢?
他请来能工巧匠,用木框架好,下山用推,上山用拉。说来新鲜,几吨重的石头像服从人意似的,下坡滚动从不出轨,上坡时突然变得轻如羽毛,只要几小我拉便可顺利登山。这块石头搬动了三天三夜,终于依梦所托登上百丈岩寺。
午时时分,石头不偏不倚着落在马氏庙前,随后下了一阵西北雨,将石头清洗得干干净净,民工们像洗了一个淋水澡,不停地欢呼雀跃着。
一下子,雨停了,大家这才看清这块巨石底部大,顶部小,像一台蜡烛。突然间,石顶金光闪闪,任凭风吹雨打都不会熄灭。后来人们把巨石叫朝天烛,也叫神烛!现在,朝天烛仍然巍然耸立,金光闪烁,成了百丈岩的一处胜景。
收复台湾后,施琅朝康熙皇帝缴旨并受到嘉赏。回晋江后,他特地来到百丈岩道谢,并即兴题写了一首诗《咏百丈岩》:一峰高出插青天,百丈崔巍烛样传;真个凌云为咫尺,不知何代隐三仙。登临已是虚空上,潦倒无非秀佛前。谢得苏君能醉客,指看桑梓数峰悬。
施琅(1621—1696年),字尊候,号琢公,明末清初军事家。福建泉州晋江人,享年75岁。施琅是同一台湾的大好汉,清初的紧张将领,为了给其渲染神秘身份,使得施琅有许多传说故事。
施琅原为郑芝龙和郑乐成的部将,降服佩服清向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拔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安,1683年率清军渡海收复台湾。
有一年,施琅母亲病重,施琅四处问药都未见功效。一日,他听说永春百丈岩马氏娘娘施药普济众生,甚是灵验,托嘱妻子照看好母亲,本身特地赶到百丈岩,其时天气已夜,当夜在百丈岩留宿,睡中入梦,他梦见马氏娘娘要他宽心,病十日内即可痊愈,正要问施怎么药时,天亮了。
他急忙披衣到寺堂焚香叩救赐药,一位和尚急匆匆走过来说:“敢问施主可是施琅大人?”施琅颔首称是,和尚掏出九包草药,教他怎样煎制,顷刻间不见了。
施琅急忙忙把药带回晋江,如法炮制,服过三贴药后,母亲病已有好转,再服三贴已能下床,最后服完三贴,母病即已痊愈,一家人十分欢喜,皆称马氏仙药灵验。
施母病好之后,叫儿子要抽时间特地到百丈岩叩谢。因当时操练水师繁忙,一拖就是半年。一个暑天午时,施琅躺在屋后龙眼树下乘凉,不知不觉睡着了,而且作了一个梦,梦中的人事物醒来仍然记得清清楚楚。
第二天,他带领几个弟兄,依梦所指,风尘仆仆来到永春,扣问有没有一座雪山岩,那里是不是火山口,当得到一定答复时,他十分惊奇,同梦里所说完全符合。
于是他请人在雪山处查找一块火成岩石,其状其貌均按梦中所述,找了三天三夜,终于在山顶上的一个槽里找到它,同他梦中所见千篇一律。可是,这么大的石头什么搬动呢?
他请来能工巧匠,用木框架好,下山用推,上山用拉。说来新鲜,几吨重的石头像服从人意似的,下坡滚动从不出轨,上坡时突然变得轻如羽毛,只要几小我拉便可顺利登山。这块石头搬动了三天三夜,终于依梦所托登上百丈岩寺。
午时时分,石头不偏不倚着落在马氏庙前,随后下了一阵西北雨,将石头清洗得干干净净,民工们像洗了一个淋水澡,不停地欢呼雀跃着。
一下子,雨停了,大家这才看清这块巨石底部大,顶部小,像一台蜡烛。突然间,石顶金光闪闪,任凭风吹雨打都不会熄灭。后来人们把巨石叫朝天烛,也叫神烛!现在,朝天烛仍然巍然耸立,金光闪烁,成了百丈岩的一处胜景。
收复台湾后,施琅朝康熙皇帝缴旨并受到嘉赏。回晋江后,他特地来到百丈岩道谢,并即兴题写了一首诗《咏百丈岩》:一峰高出插青天,百丈崔巍烛样传;真个凌云为咫尺,不知何代隐三仙。登临已是虚空上,潦倒无非秀佛前。谢得苏君能醉客,指看桑梓数峰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