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玄门应用' 分享!
您目前浏览的是网页请打开 '玄门APP' 查看,还没安装点击下载APP,或者在应用宝/小米/oppo 应用市场下载。

下载 APP查看
Right Arrow Image
  • Right Arrow Image


  • 与笔洗保藏有关的故事

    【切换字体:         默认             】

    旧时文人书斋案头的文房用具中,用来盛水洗笔的笔洗是不行或缺的器具之一。笔洗除了实用价值之外,因其高雅精巧、造型装饰各有千秋,深得寻求优雅和细腻生活情趣文人墨客的喜好。因而也发生了很多风趣的保藏故事,有哪些故事呢?

    洗的材质中,有原来就特别很是宝贵的玉、玛瑙、搪瓷、象牙和犀角等。如许的笔洗,当然身价不菲。便是最为常见、传世量最多的瓷笔洗,也不乏令人心旷神怡的艺术品。所以笔洗也就天然而然地成为保藏家猎取的对象。

    与笔洗保藏有关的故事

    故事一

    民国年间,北平琉璃厂雅文斋古玩铺掌柜肖书农,应邀去一家老宅门鉴定一件法花罐。鉴定之后,从上房出来,他偶尔一回头,只见廊檐底下堆着一堆破破烂烂的瓶瓶罐罐。并且其中有一件海棠式笔洗。

    于是他笑问送他的王老太太,“这堆破烂卖不卖?”王老太太说:“反正都是些破烂东西,也没人给我收拾,你乐意要你弄走。”于是,肖书农出了宅院,找到一个收破烂的,把一堆瓶瓶罐罐都卖给了他,本身则留下那件海棠式笔洗。

    然后给老太太留下了5块大洋。肖书农回到雅文斋,把笔洗用肥皂水刷洗干净,细心鉴定后,确认是北宋哥窑式笔洗,能卖到600块银元。肖书农偶尔一回头,拣了个大漏。

    故事二

    老保藏家陈重远的《古玩谈旧闻》中,有一个“翠镯换钧窑笔洗”的故事。

    说的是民国时期,北平一位老翰林娶了位年轻的姨太太,这位姨太太私自将老翰林收藏的宋代钧窑笔洗拿去换了一只她心仪的翠镯。

    当老翰林得知细姨用笔洗换了翠镯后,不由得火冒三丈,浑身颤动,高声喊道:“你太混啦!那宋钧窑笔洗是光绪爷赏的,是我的传家宝。别说一只翠镯,百副翠镯也换不到!‘钧窑一具千重厦’,你哪里知道?!太混!太混了!”

    细姨也不示弱,跳着脚儿还口:“光绪爷赏你宝,你什么去洪宪皇帝哪儿去磕头、称臣效劳?!”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句话像刀一样,戳在老翰林的心窝子上。“卖漏”让翰林一病不起,不久就命归西天。

    而换得这件笔洗的珠宝店主人,又与其他古玩商合伙,卖了1.4万元,买主又将它卖给美国古董商,得到了2.5万块银元,这些钱在1930年能购得京东平原上千亩好地皮!

    故事三

    安徽藏家朱昌发,用6年时间诚心换取宫廷御用斗彩笔洗的故事,是古玩喜好者对珍品执著寻求的典型。

    2000年,他听说肥西三河镇一名离休老干部家有个传世瓷器,他就慕名前去造访了那位78岁的老人。老人家却刀切斧砍地说,“传世之宝”纯属谣传。

    朱昌发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和老人交上了伴侣。他常常去造访老人,诚心终于感动了老人,2004年老人终于让朱昌发看了斗彩笔洗。

    这件笔洗,口径33厘米,高8.5厘米,有凤凰登枝、迎客松、梅花、葵花等图案,色彩美丽、品相完善。后来老人摔伤住院,他跑前跑后照料,像儿女孝顺怙恃一样,到2006年,老人终于赞成将本身的传家宝转让给他。





  • 作者:【历史爱好】  来源:【互联网】  (刷新)       加入收藏

      本应用是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应用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
    请点击这里 举报







    与笔洗保藏有关的故事

    旧时文人书斋案头的文房用具中,用来盛水洗笔的笔洗是不行或缺的器具之一。笔洗除了实用价值之外,因其高雅精巧、造型装饰各有千秋,深得寻求优雅和细腻生活情趣文人墨客的喜好。因而也发生了很多风趣的保藏故事,有哪些故事呢?

    洗的材质中,有原来就特别很是宝贵的玉、玛瑙、搪瓷、象牙和犀角等。如许的笔洗,当然身价不菲。便是最为常见、传世量最多的瓷笔洗,也不乏令人心旷神怡的艺术品。所以笔洗也就天然而然地成为保藏家猎取的对象。

    与笔洗保藏有关的故事

    故事一

    民国年间,北平琉璃厂雅文斋古玩铺掌柜肖书农,应邀去一家老宅门鉴定一件法花罐。鉴定之后,从上房出来,他偶尔一回头,只见廊檐底下堆着一堆破破烂烂的瓶瓶罐罐。并且其中有一件海棠式笔洗。

    于是他笑问送他的王老太太,“这堆破烂卖不卖?”王老太太说:“反正都是些破烂东西,也没人给我收拾,你乐意要你弄走。”于是,肖书农出了宅院,找到一个收破烂的,把一堆瓶瓶罐罐都卖给了他,本身则留下那件海棠式笔洗。

    然后给老太太留下了5块大洋。肖书农回到雅文斋,把笔洗用肥皂水刷洗干净,细心鉴定后,确认是北宋哥窑式笔洗,能卖到600块银元。肖书农偶尔一回头,拣了个大漏。

    故事二

    老保藏家陈重远的《古玩谈旧闻》中,有一个“翠镯换钧窑笔洗”的故事。

    说的是民国时期,北平一位老翰林娶了位年轻的姨太太,这位姨太太私自将老翰林收藏的宋代钧窑笔洗拿去换了一只她心仪的翠镯。

    当老翰林得知细姨用笔洗换了翠镯后,不由得火冒三丈,浑身颤动,高声喊道:“你太混啦!那宋钧窑笔洗是光绪爷赏的,是我的传家宝。别说一只翠镯,百副翠镯也换不到!‘钧窑一具千重厦’,你哪里知道?!太混!太混了!”

    细姨也不示弱,跳着脚儿还口:“光绪爷赏你宝,你什么去洪宪皇帝哪儿去磕头、称臣效劳?!”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句话像刀一样,戳在老翰林的心窝子上。“卖漏”让翰林一病不起,不久就命归西天。

    而换得这件笔洗的珠宝店主人,又与其他古玩商合伙,卖了1.4万元,买主又将它卖给美国古董商,得到了2.5万块银元,这些钱在1930年能购得京东平原上千亩好地皮!

    故事三

    安徽藏家朱昌发,用6年时间诚心换取宫廷御用斗彩笔洗的故事,是古玩喜好者对珍品执著寻求的典型。

    2000年,他听说肥西三河镇一名离休老干部家有个传世瓷器,他就慕名前去造访了那位78岁的老人。老人家却刀切斧砍地说,“传世之宝”纯属谣传。

    朱昌发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和老人交上了伴侣。他常常去造访老人,诚心终于感动了老人,2004年老人终于让朱昌发看了斗彩笔洗。

    这件笔洗,口径33厘米,高8.5厘米,有凤凰登枝、迎客松、梅花、葵花等图案,色彩美丽、品相完善。后来老人摔伤住院,他跑前跑后照料,像儿女孝顺怙恃一样,到2006年,老人终于赞成将本身的传家宝转让给他。


  • 作者:【历史爱好】  来源:【互联网】       加入收藏

      本应用是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应用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
    请点击这里 举报